正在阅读:

关键词读懂“十五五” 丨优化营商环境“升级版”,激活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关键词读懂“十五五” 丨优化营商环境“升级版”,激活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公开信息显示,尚诚消金的贷款业务按照渠道划分可分为股东方携程场景业务、互联网业务和线下业务。

文|消金界

  央广网大连11月25日消息(记者刘培俊 见习记者丁一 易博闻)经营主体是市场的源头活水。“十四五”期间,我国营商环境持续优化,各类创新改革举措和惠企政策落地,经营主体活力不断释放。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数据显示,“十四五”以来,我国企业净增1999.9万户,个体工商户净增3394.6万户,我国制造业质量竞争力指数、生活性服务质量满意度、公共服务质量满意度分别提高到85.86、81.33、81.62。

  近日发布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坚持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相结合,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构建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建设法治经济、信用经济,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形成既“放得活”又“管得好”的经济秩序。

  聚力改革创新 持续推动政务服务优化升级

  “太感谢他们了,没想到服务这么贴心、周到。”大连市一家新能源科技公司负责人黄寿山说。今年10月,他因不熟悉项目备案流程犯难,普兰店区发改局窗口工作人员全程指导,所有流程1天内办结。

  聚焦审批堵点,海域管理与生产养殖领域曾因多部门审批、流程繁琐影响生产者权益。金普新区数据局联合海洋发展局推进“海域养殖一件事”,整合两证审批,实现同步办理,审批时间节省60%以上。这些实践是大连深耕“高效办成一件事”改革的缩影。目前,大连一般企业设立2小时内办结,建设工程项目审批压缩至8天,企业注册登记实现“跨域通办”,高频事项“一窗受理、一次办结”。

  改革创新,始终在路上,尤其是在构建法治化监管服务体系上不断发力。为充分激发各类经营主体活力,《建议》明确落实民营经济促进法,从法律和制度上保障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参与市场竞争、有效保护合法权益。

  大连以地方实践回应政策要求,创新出台东北地区首部服务经营主体的地方性法规《大连市经营主体服务条例》,制定90条配套措施,为经营权益筑牢制度屏障。

  围绕公平监管,大连主动探索务实举措。建立信用监管“多书同达”机制,对侵犯知识产权案件实施“一案四查”,强化公平监管效能;同时优化交易服务供给,实现“24小时不打烊”;公布“六个一律”硬措施和71项检查计划,率先开展“扫码入企”,从源头遏制随意检查、多头执法。迭代升级营商环境质量提升方案至“6.0”版,累计推出397项改革举措,先后4次获评“中国国际化营商环境建设标杆城市”。2024年,大连市经营主体总数突破100万户。

  赋能智慧开放 激活市场高质量发展动能

  面向“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要求,数智化正成为营商环境迭代升级的核心引擎与关键突破口。其核心逻辑不在于技术的简单叠加,而在于以“打破数据壁垒、精准对接需求”为关键抓手,依托数字技术与智能算法的双重赋能,推动政务服务从“企业找政策”的被动响应、粗放供给模式,向“政策找企业”的主动对接、精准滴灌模式深度转型,让市场活力在更高效、更暖心、更具包容性的制度环境中充分迸发。

  大连市在智慧服务方面的实践具有示范意义。自2023年起,大连全面推行“办事不找关系”改革,编制《办事不找关系指南》明确政务服务流程,搭建数智化政务服务平台,深度整合跨部门服务资源、打通数据共享壁垒,推出“24小时智能客服+精准推送”服务方式,让政务服务更透明、更高效、更暖心。

  “过去企业找政策像大海捞针,现在政策可以主动‘跑’向企业。”大连某文化公司负责人何宜鑫说,“办事不找关系”服务解决了不少企业“政策找不到、读不懂、兑现慢”的问题。

  在开放型经济发展方面,大连自贸片区累计推出750余项制度创新成果,创新搭建RCEP公共服务平台,精准服务1.5万余家企业;实施口岸船舶入境“7×24”小时通关,大连关区进出口通关时间分别压缩至28.84小时、0.76小时,成为全国同时实施海陆启运港退税政策的三个城市之一。截至目前,大连市4项举措入选全省推广改革创新经验,获批全国促进跨境贸易便利化专项行动试点城市,其智慧开放实践为全国同类城市提供了借鉴。

  质量是市场环境的核心竞争力。“十四五”以来,全国市场监管系统推动发布《质量强国建设纲要》《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宏观质量政策体系更加健全。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数据显示,各地积极开展质量强企强链强县行动,累计实施重点攻关项目4271个,解决质量堵点卡点问题1.8万个;建成质量基础设施“一站式”服务站点2372个,为经营主体提供全链条质量服务,推动全国质量水平持续提升。

  面向“十五五”,质量基础夯实仍是市场环境建设的关键支撑。通过持续完善质量政策体系、强化质量基础设施赋能、深化全链条质量提升行动,产品与服务质量将实现质的跃升,让市场环境的核心竞争优势愈发凸显。

  从大连“政策找企业”的智慧服务创新,到自贸片区制度开放的持续突破,再到全国质量强国建设的扎实推进,智慧、开放、质量三大维度正协同发力、深度融合。“十五五”时期,我国市场环境将以更优的制度供给、更活的创新生态、更实的质量保障,为各类经营主体厚植发展沃土。让经营主体的创新活力充分迸发、发展空间持续拓宽,以营商环境的“升级版”,为国民经济高质量发展筑牢根基、注入源源不断的强劲动能。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携程集团

4.1k
  • “冬游西藏”进行时 西藏加查冬景邀您共赏
  • 从“治沙锁绿”到“点沙成金” 毛乌素沙地“焕新颜”
  • 泰国南部洪灾严重 宋卡府进入紧急状态
  • 重庆鹅岭栈桥持续走红 成民众热门“打卡”地
  • 青海:打造青藏高原生态文明高地 内蒙古:以更高标准守护好祖国北疆绿水青山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尚诚消金披露渠道名单,合作互联网流量平台

公开信息显示,尚诚消金的贷款业务按照渠道划分可分为股东方携程场景业务、互联网业务和线下业务。

文|消金界

近日,尚诚消金在官网披露了《产品合作机构信息公示》,对最新合作平台进行公示。

统计发现,除了股东方携程场景,尚诚消金主要合作了包括蚂蚁、字节等在内的11家头部互联网平台,同时需要注意的是,尚诚在与微众银行探索联合贷款合作。

公开信息显示,尚诚消金的贷款业务按照渠道划分可分为股东方携程场景业务、互联网业务和线下业务。

其中,股东携程的场景是公司发展最大的优势,该业务一度占比达30%,如今受单一合作场景集中度限制,该业务占比逐渐降低为20%。

同时,近年来,尚诚消金建立了多元化贷款拓展渠道。不过尚诚消金线下业务占比较低,且投放呈下降趋势,截至2024年末,其线下业务贷款余额占贷款总额比重仅为0.76%。

01、股东方携程场景:占比20.60%

尚诚消金成立于2017年8月,截至2024年末,其注册资本金为16.24亿元,股东为上海银行、携程旅游、德远益信投资和无锡长盈科技,四家股东持股比例分别为42.74%、42.18%、7.70%和7.39%。

作为二股东,携程旅游一直给了尚诚消金不少场景支持。携程金融负责数据经营和分发,尚诚消金提供消费信贷和资产经营,二者已经形成了稳定的合作关系。

截至2022-2024年,尚诚消金通过携程场景分别发放贷款148.42亿元、292.59亿元、268.35亿元,实现贷款余额37.97亿元、58.55亿元、47.99亿元,携程旅游客户渠道贷款余额占贷款总额比重为29.11%、29.10%、20.60%。

据公开信息,尚诚消金2024年与携程的关联交易规模共计1.96亿元,包括向股东携程旅游关联公司北京互金新融科技有限公司支付客户资源导流费用1.93亿元,向西安趣携金融服务有限公司支付催收服务费用0.02亿元。

不过,受单一合作场景集中度限制,携程场景占比正在逐渐降低,与此同时,尚诚消金正在加大与股东方以外各平台互联网渠道的合作。

02、合作互联网流量平台

与此同时,出于丰富客户渠道来源、提升自身多元化服务能力以及降低渠道集中度较高带来的相关风险等方面的考量,尚诚消金着力优化贷款业务结构,业务结构逐渐向非股东互联网渠道倾斜。

截至2024年末,尚诚消金通过非股东方渠道获取的其他线上业务贷款余额占贷款总额比例为78.64%。

在具体模式上,合作平台方将有贷款意向客户按照合同约定筛查要求,推送至尚诚消金,尚诚消金再按照自身风险偏好进行客户选择,为符合自身风控要求的客户提供个人消费贷款服务。

03、联合贷合作平台:微众银行

此外,尚诚消金还与微众银行共同出资,开展联合贷款合作。截至2024年末,尚诚消金联合贷款余额为5.44亿元,占贷款总额比重为2.33%。

在该合作中,根据双方各自风险偏好,按照独立风控原则对客户进行风控审核,对通过双方风控审核的客户进行联合放款,并根据合作协议书面约定的双方权责义务,共同为客户提供相应的后续服务。出资比例方面,尚诚消金与微众银行联合贷款出资比例以7:3为主,联合贷款未采用增信担保措施。

随着各家金融机构陆续公示合作机构名单,可以看出,24%资产占比、助贷平台规模以及客诉率,是金融机构最为看重的因素。

一面与传统头部流量平台的良好合作关系,稳定获客量及获客质量,另一方面,加大对新兴流量平台资源的挖掘力度,丰富自身服务对使用场景和客户群体的覆盖,这是各家金融机构的主要合作策略。

与此同时,随着助贷新规9号文的落地,金融机构也在加大对合作渠道的筛选力度。以尚诚消金为例,尽管其整体定价向中低定价区间移动,但公司表示,其投放贷款利率均在24%以下,未突破监管对于消费贷款最高利率定价水平。

24%资产占比、助贷平台规模、客诉率,目前来看,这是各家金融机构在选择合作平台时最为看重的因素。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